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关雎》朗读_《关雎》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关雎》朗读_《关雎》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关雎》朗读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关雎》朗读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关雎》阅读答案及赏

《关雎》朗读_《关雎》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关雎》朗读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关雎》朗读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

2.九下文言文朗读

3.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句子

4.关关雎鸠下一句是什么?

5.关雎、蒹葭教案设计

6.诗经朗诵《关雎》,该用什么背景音乐呢,请教大家...谢谢

《关雎》朗读_《关雎》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1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二:

        练习: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4.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5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7.解析: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追求。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意专,形影不离。

        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三: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2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翻译

        注音、注释及译文

        关雎[1] 关关雎(jū)鸠(jiū)

        [2]在河之洲。

        [3]窈(yǎo)窕(tiǎo)淑女

        [4]君子好(hǎo)逑(qiú)

        [5参差荇(xìng)菜

        [6]左右流之

        [7]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8]求之。

        解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答案:

        22.比兴、重章叠句。

        23.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赏析: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你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呢?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孔子《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这种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呢?我们暂且撇下,先从诗歌本身说起。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据我看来,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我们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吗?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呀!

        那么,这首诗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呢?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札记·礼运》),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被锁深闺、为怀春之情而痛苦时,就从《关雎》中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出了理由──当然,实际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

《关雎》阅读答案及赏析4

        一、课文阅读题

        (一)《关雎》

        1.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蒹葭》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

        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关雎》课后练习答案:

        一、1.《崔颢集》 崔颢 唐 2.《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3.《东坡乐府》 苏东坡 宋 4.窈窕淑女 5.溯洄从之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会挽雕弓如满月

        二、(二)《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简析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向来有赞誉。为什么用关雎作为这篇充满爱意的诗的题目呢?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当然,孔子比较谦虚采取了取诗每句开头的词作为诗的题目。《关雎》取自关关雎鸠 ,“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后世多用这种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隐的《无题》,因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发明的命名方法,如《锦瑟》取自:锦瑟无端五十弦。

九下文言文朗读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爱情教育不容回避,也不能回避。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应当在教学中强化正确爱情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典爱情作品的审美体验活动中,找回失落的传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加之有幸拜读孙绍振先生之《月迷津渡》,开篇谈及《关雎》、《蒹葭》之爱情,感触颇多。我想,教材编者把优秀的爱情诗篇编进中学语文教材,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现就《关雎》《蒹葭》两篇,浅谈自己的认识,与君分享。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君子乐而不*的节制,可望而不可即的坚持

       这两首诗都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关雎》中男主人公,从爱慕到思念最后到想象(幻想)。《蒹葭》中男主人公开始是焦虑惆怅,然后有点失望郁闷,最后也没追寻到有点遗憾怀念。

        (一)君子之执着

       通过反复朗读,我们读出了重章叠句中不同的词语,我们看到两首诗中的男子共同点,即他们在追寻女子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关雎》中的君子“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面对那个一直梦寐以求的女子,似乎对他视而不见。他求而不得,他辗转反侧很忧愁,“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足见韵味悠长,足见追求时间之久。《蒹葭》中的男子在追寻伊人的时候也特别不容易。从“溯洄从之”可以看出男子追寻伊人的路难走。“长”“跻”“右”分别是“漫长”“高而陡”“曲折”的意思,道路越来越难走,足见坚持与执着。两个男子面对着重重困难都选择了坚持,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之一。

        (二)君子之尊重

       君子求之不得之时,爱得深切而热烈之时,并没有打扰女子。他们只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只是远远地观望那伊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多么美好,朦胧的情境啊。正如《爱莲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即便求而难得,但是一直很尊重对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男子想像的场景,为什么一开始不弹琴鼓瑟,不敲锣打鼓?求而难得,但是一直很尊重对方,想方设法让她开心,用高雅的方法让她开心。君子之爱懂尊重,有雅趣。

        孔夫子曰:“乐而不*,哀而不伤。”孔安国注曰:“乐而不至*,哀而不至伤,言其和也。”孙先生说:君子的精神特点,哪怕是恋情,也是温文尔雅、循序渐进、颇有节制的,快乐不能过度,哀伤也不能过度,即便是求之不得,也不过就是辗转反侧,最后当恋情终于得到认可时,也不过就是钟鼓乐之而已。当自己心中有真切的爱情的感觉的时候,明明很近似乎触手可及,却仍然不可企及的时候,这也许就是让人飘忽、迷糊、颠倒的爱情的传神之处。

        这是古人2600多年前的爱情故事,我们学习的是男孩子的胸怀境界以及处世的思维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愿意为爱付出并努力改变自己,值得我们学习,甚至是需要我们反思的。人们常说“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成长,就是要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二、淑女文雅安静的沉稳,矜持自我的坚守

       《关雎》中?“窈窕”淑女,“窈窕”是文静美好的意思。《蒹葭》中的伊人挺清新脱俗的。看来,古代淑女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文静美好。“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我们看到的是采摘荇菜的淑女形象。三个动作,分别是“流”“采”“芼”。“流”是——捞取。“采”是——采摘。“芼”是——挑选。三个重复,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的淑女形象,可见如此姑娘才更让人青睐。同时,采摘荇菜的过程有点像挑选男孩的过程。这其间我们读出了姑娘做事细致谨慎,对待爱情谨慎理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我们看到了女子的矜持自重,一点也不轻浮,尽管男子苦苦追寻,但是“伊人”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

        所以啊,女孩子们,在被追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仪表美好、柔美修长、心灵美好、坚贞高洁、勤劳能干、慎重细致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关雎》称之为“淑女”,《蒹葭》中称之为“伊人”,这样的女子,才不至于被爱情冲昏头脑,失去自我。

        三、保持灵魂高贵地去爱他人

       自古少年多钟情,少女多矜持。这两首诗是经典的爱情导师。你看《关雎》中的怀情男子,心有那文静可爱的淑女。他虽然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是懂得尊重对方,为她着想,使她开心。你看那《蒹葭》中的心有伊人的男子,纵使求爱之路困难重重,仍然不放弃。爱情求之不得时也可给人带来忧愁,烦恼,但即使这样,也不应走向颓废,走向绝望,原来爱情要有节制地哀伤。女孩子要矜持自重。爱情来临时,只有慎重、自爱、自尊、文静美好,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做一个平凡的女子,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愿我们呵护这神圣美好的爱。

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句子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背诵(古文+古诗+现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背诵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2.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情节结构 课文的主要情节是按时间顺序发展的.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凡卡》.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李京京心里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而且还去纠正被安排朗读的同学的错误.最后公开课时别人怯场,给了李京京一个机会,他终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凡卡》,借此发泄了心中积郁的块垒.小说的另一个情节线索是李京京的家庭,他从小和父母分离,和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后来回到父母身边,目睹父母时常吵架,而且经常成为父母不和的牺牲品.这样的家庭境遇使他很容易和《凡卡》中的小主人公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要朗读《凡卡》的原因.所以这段次要的情节线索是推动主要情节发展的动力.两者存在逻辑层次上的因果关系. 2.人物性格 李京京父母不和,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环境因素造就了他的沉郁、倔强、认真的性格.他对乡下爷爷和小伙伴满怀真挚感情,总是沉醉在过去幸福快乐的生活中,借此逃避灰暗的现实;小说《凡卡》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要以此发泄心中的郁闷,所以他对朗读课文无比执着.老师以他嗓音不好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既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又使他感到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压抑.但是李京京又是一个善良自强的孩子,他并没有和老师同学反目成仇,而是一个人去努力;他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也不是因为忌妒,而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自己特别喜爱的小说.最后他终于得到机会,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要寻求感情上的宣泄.课文对李京京的描写很符合孩子的心理和性格. 3.心理描写 课文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多,充分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当他的要求被老师拒绝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表现了他执着、倔强的性格.怀念乡下爷爷和妮儿的段落,少年心理活动描写得更加细腻、真切.当京京纠正赵小祯的错误时,同学们嘲笑他“妒忌”,他内心的委屈通过“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的想法形象地表现出来,非常切合孩子的心理.最后他朗读时的内心起伏,更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境况,让人感动. 4.映衬 小说以朗读《凡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凡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由朗读《凡卡》,带出李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凡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望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这个凡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由凡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凡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最后“他心里在想……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现实和小说《凡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3.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一单元生字和课后十首古诗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生字、生词锦幛(zhàng) 荇(xìng)藻 蓬蒿(hāo) 蝼(lóu)蚁 干瘪(biě) 淤(yū)滩 驳(bó)船 簇(cù)新 胚(pēi)芽 虔qian信 慰藉jie 晨曦 瞰(kàn)望 课后十首古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 杜甫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望月有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来自学海有崖乐当舟团队 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 如果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祝你进步。

关关雎鸠下一句是什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即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菜的动作,又语意双关的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

       此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诗词详情_中国诗词网

       诗经(先秦) 朗读 翻译 鉴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即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菜的动作,又语意双关的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

       此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诗词详情_中国诗词网

       诗经(先秦) 朗读 翻译 鉴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朗诵《关雎》,该用什么背景音乐呢,请教大家...谢谢

        《关雎》《蒹葭》创作于周代,选自《诗经?国风?秦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雎》和《蒹葭》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均出自于《诗经》。那就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2、解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1)、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 句子 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3)、正音。

        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荇(x?ng)菜

        寤寐(w?m?i)蒹葭(jiānjiā)唏(xī)坻(ch?)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明确: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4、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说明: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跟读、齐读并且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督促学生 课前预习 ,力求扎扎实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字对音正,从而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大家指正。

        2、教师 总结 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再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4、教师概括:

        (1)《关雎》朗读指导:

        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5、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想象与淑女在一起的欢快、愉悦,升调。)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焦急的心情,降调。)

        四:研读共探究

        要求学生思考:

        1、(1)、《关雎》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

        (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执著专一。⑵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五:美文共品读

        《关雎》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最美?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说明: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同时,通过语言表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诵读作结

        说明:本课要求学生背诵。在前面反复朗读品赏的基础上,学生其实对全诗已基本上口,再通过小结、回顾、归纳等将诗歌的内容大意、思想感情、艺术特点贯穿起来,以便学生更好的领会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选取《关雎》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2、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作好笔记,与同学交流。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重难点:1.运用朗读手段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体会?赋、比、兴?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培养兴趣,走进诗经 。1.走进诗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幻化出万千风情,或是浅吟低唱,或是钟鼓齐鸣,颂声煌煌,歌声悠扬。《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为《诗》,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2.《诗经》中的?六义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配偶。寤寐(w?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2)指导整体朗读: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3)提示内容朗读:  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  第二节、第三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节、第五节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2.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4.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学生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2.学生讨论: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评价。(教师小结:作为一篇爱情诗篇,这首诗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一条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水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四、品读全诗,鉴赏艺术手法 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2.学生讨论: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教师小结:是兴中有比,兴比自然。比兴的手法,不仅表现诗人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对事物的刻画,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大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极为动人的形象和境界。这一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和发展着。五、拓展延伸,欣赏比较 1.我国诗词表现爱情主题的作品很多,欣赏构思、风格各异的名篇,与本文比较

关雎、蒹葭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的认知与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1、品味与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听过不少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诗改编而成,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蒹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蒹葭》是选自《诗经》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经》中的作品,因此在学习《蒹葭》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于《诗经》的概念。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然后请同学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

        明确:四言是诗歌产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诗经》作为早期的诗歌,其虽杂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为主。五言诗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则为曹丕所创《燕歌行》。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要形式。

        举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这首诗每一章节重章叠句的同时,个别语词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变化的部分

        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白露 :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长?跻?右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变换语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具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使得诗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诗中还运用了不少叠词,使得全诗声情兼备。

        三、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铺陈、排比。举例:《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比:即比喻,?你是风儿我是沙?、?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兴:为了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往往先说另一个与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关的。举例:《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给三首《诗经》作品,请同学们判断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赋:《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ch?)蹰(ch?)。

        静女其娈(lu?n),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y?)女美。

        自牧归(ku?)荑(t?),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比:《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兴:《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请同学们判断:《蒹葭》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哪一种手法?

        明确:兴,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以蒹葭起兴,同时运用了赋的手法。

        四、情景关系

        1、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起兴,请同学们概括下诗中所写景的特征

        明确: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2、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样的景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诗中哪几句是具体抒情的?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总结:

        ①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五、诗歌主题的解读

        1、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诗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观点:

        如:

        ①?人生哲理说?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总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主题的多义恰恰是诗歌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

       1、可以配古琴曲,或者一些舒缓的有古典味道的曲子:

       李志辉 - 水墨丹青凤凰城

       卡洛儿 - 何茫然

       2、老一点的曲子:

       林海-琵琶语

       3、安九《雪兔》伴奏,安九《日暮归途》伴奏。

       4、低沉哀伤的古风音乐:犬夜叉《穿越时空的思念》

       5、吕秀龄的《情丝》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关雎

       好了,今天关于“《关雎》朗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关雎》朗读”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