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侍婢承欢》_《侍婢承欢》免费阅读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侍婢承欢》_《侍婢承欢》免费阅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侍婢承欢》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侍婢承欢》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1.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相关资料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3.大家帮忙找诗4

《侍婢承欢》_《侍婢承欢》免费阅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侍婢承欢》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侍婢承欢》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相关资料

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3.大家帮忙找诗

4.形容美女的字文言文

5.关于四大美女

《侍婢承欢》_《侍婢承欢》免费阅读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相关资料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又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各出己见,不袭前人。”?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光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征讨,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庭主动请求的结果,不存在胁迫问题。昭君入胡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师。婚后的第二年,呼韩邪即过世,按照胡人习惯,单于大阏氏之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国,汉成帝顾全大局敕令她学从胡俗,于是她又成为继任单于的阏氏。其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十年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争位斗争中牺牲,卜须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到汉宫入待太后,王莽失败后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于何年,则不得而知了。

        ?

        貂蝉

        ?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传播,貂蝉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唐李长吉诗《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蝉的影子。到了现代,人们又把她炒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比《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低多少。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无貂蝉其人呢

        按,貂蝉之名并不见于史鉴。《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 《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连董卓、吕布的覆亡也要貂蝉负责,头脑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

        ?“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

        说得可谓痛快。?

        自今日视之“女人祸水”论固然冬烘可恶,“女人救国”论亦不足为训。故貂蝉的结局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罗贯中固然把貂蝉写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后他与吕布“夫唱妇随”,就变得平庸起来,下邳鏖兵她与严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吕布的后腿,前后判若两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hú),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发开来的。?

        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入了酝酿、发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人祸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其实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见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5,7喜〖KG-*3否5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对西施故事的再创作,杂剧传奇最为充分。元代,关汉卿有《姑苏台范蠡进西施》,赵明远有《陶朱公范蠡归湖》,可惜今天我们只能从《录鬼簿》中看到这两出剧目,其内容,也只好根据剧目及有关评介来推测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当推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充分地占有了有关吴越争霸与西施故事的种种资料,细加区别整合,编织成了一部45出的戏剧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贯串了吴越两国的兴亡历史,因为西施和范蠡初次见面时以一缕浣纱作为定情之物,故剧名《浣纱记》。与前人不同的是,该传奇将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爱情服从爱国,开始是牺牲割爱,最后在爱国主义的实现中使个人爱情也得到了实现。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说:“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范蠡又劝她:“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故《浣纱记》看似爱情故事,实则以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浣纱记》之后,出了本《倒纱记》,结尾写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骂他背离海誓山盟,而范则反唇相讥,要她对吴王屠戮功臣、荒*无度和国破家亡负责。这样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视之,有点无聊了。?

        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发烫的题材,通过影视传媒接受启蒙的年青一代,满头满脑子的杨妃、慈禧和武则天的故事。杨、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变过程以及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认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白香山《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时,玉环岁,唐玄宗已经56岁。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腐败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发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杨国忠。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腐败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一直到七年之后,玄宗的孙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方基本平息。唐帝国一落千丈,它使经历过往日辉煌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不禁感慨嘘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因为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动人。没有体验过沧桑感的年青人对这首诗是无动于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后做了太上皇成了历史的弃儿,重返长安后他更成了“多余的人”,何况这位风流天子毕竟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所以她与杨贵妃的悲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至少,在人们议论和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后,他和杨妃的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距离最近而又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们对玄宗“倾城倾国”既有批评,更多的是同情和歌咏。“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凄惋缠绵,一唱三叹,读来令人动容。临邛方土“为感君王展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终于引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故事,成了爱情主题的一般歌咏。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开始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中唐以来,李杨故事一直是热门题材。唐人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宋人的《杨太真外传》,对这一故事不断地予以渲染。至迟在宋、金时代,这一事故开始搬上了舞台。元杂剧的名家都写过明皇太真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在《长生殿》中,李、杨完成了他们角色转换,作者在歌咏这一旖旎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中国。有一种传说是杨妃当年并没有死,她被偷天换日地保护了下来,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得终其天年。“忽闻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来,人们不都是把那蓬莱、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处,当作神仙的乐园吗?在日本,有杨妃像、杨妃墓、杨妃庙塔多处。在受盛唐文化哺育过的日本国民的心目中,杨妃身上散射着那一文化的神圣光环,而杨妃故事实质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

       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7〕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她的大姐 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伯叔兄弟杨钅舌官鸿胪卿,杨钅奇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七五二)为右丞相,所以说“皆列土”(分封土地)。可怜:可爱。

       〔8〕骊宫:骊山由的宫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在这里饮酒 作乐。

       〔9〕渔阳:天宝元年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当时所辖 之地约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包括今蓟县、平谷等县境在内,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革卑: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骑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

       〔10〕九重城阙:指京城。烟尘生:指发生战祸。西南行: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宗主张逃向蜀中,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六军”出发,他自己和杨贵妃等跟着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

       〔11〕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

       〔12〕蛾眉:美女代称,此处指杨贵妃。

       〔13〕翠翘:翠鸟尾上的长毛叫“翘”。此处指形似“翠翘”的头饰。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这句说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花钿都丢在地上。

       〔14〕云栈:高入云端的栈道。萦纡:回环曲折。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15〕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境。唐玄宗到蜀中,不以过峨嵋山,这里只是泛指今四川的高山而言。

       〔16〕《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隔山相应。上(指玄宗)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

       〔17〕天旋日转:比喻国家从倾覆后得到恢复。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此:指杨贵妃自尽处。

       〔18〕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即前“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19〕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未央:宫名,在长安县西北。两者都是汉朝就有的旧名称。此处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庭。

       〔20〕西宫:《新唐书·宦官传》载:李辅国胁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西内”(唐称太极宫曰“西内”)。

       〔21〕梨园: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椒房:宫殿名称,皇后所居。以椒(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阿监:宫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宫女。“青娥老”和上句“白发新”对举。

       〔22〕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挑,让它好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灯草也将挑尽。

       〔23〕耿耿:明亮。星河:银河。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

       〔24〕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叫“鸳鸯瓦”。霜华:即霜花。重:指霜厚。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25〕魂魄:指杨贵妃的亡魂。

       〔26〕临邛(音穷):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洛阳北宫门名。鸿都客:是说这位四川方士曾在洛阳住过。一说“鸿都客”是说临邛道士来京都为客。

       〔27〕穷:找遍的意思。碧落 :指天上。黄泉:指地下。

       〔28〕五云:五色云。绰约:美好的样子。

       〔29〕参差是:仿佛就是。

       〔30〕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 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3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32〕珠箔:珠帘。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33〕阑干:流泪貌。

       〔34〕凝睇:凝视。

       〔35〕昭阳殿:汉宫名,赵飞燕居住过的地方。这时代指杨贵妃旧居处。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钿合:镶嵌金花的首饰盒。寄将去:托请捎去。

       〔36〕擘:分开。这两句意思是: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盒分开了里头是金属花片。

       〔37〕长生殿:在华清宫中。

       〔38〕连理枝:两树根不同,而树干结合在一起。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附〕长恨歌传 前进士陈鸿撰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

       以汤沐,春风灵液,澹然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下换真)发腻理,纤浓中度,举止闲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王当)。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居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眄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室,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儿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

       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苍黄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

       --以下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七月七日长生殿①?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②?在地愿为连理枝③

       ①长生殿:唐华清宫一殿名,天宝元年十一月造,名为集灵台,祀神用。唐代又称皇帝寝殿为长生殿。所以诗中所指长生殿,不一定专指集灵台。②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鹣鹣,雌雄并列,紧靠而飞。③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④长恨歌: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冬,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论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声色及杨贵妃之恃宠贵幸,终于酿成马嵬之变,不胜感慨,乃据王质夫之建议作成此诗。陈鸿并为之作《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

       这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诗句写得宛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天生丽质①难自弃②?一朝选③在君王侧④

       ①丽质:美貌。②难自弃:天生美貌,很难自己舍弃、辜负。③选:即选妃。唐玄宗实际是从儿子李瑁手中把杨玉环夺去的,“选”字是为尊者讳的掩饰之词。杨贵妃,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册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临时安排。天宝四载(公无745年),册封贵妃,得到唐玄宗极端的宠幸。④侧:身边。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天生美丽漂亮,怎能弃置不顾?一旦“选”到唐玄宗身边为妃,就得到极端的宠幸。这是直述其事,实事实写,因为杨贵妃乃寿王妃,唐玄宗的儿媳,如此写来,语含讽刺,耐人寻味。

       天长地久有时尽①?此恨②绵绵③无绝期④

       ①天长句:天再长,地再久,总有到尽头的时候。②此恨: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③绵绵:长远不断的样子。④无绝期:没有了结的时候。

       这两句是说,天那么长,地那么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爱情悲剧的绵绵长恨,却永远没有了结的日子。诗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表示遗恨之无穷。

       九重城阙①烟尘生②?千乘万骑西南行③

       ①九重城阙: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门,叫九重,一路门,二应门,三雉门,四库门,五皋门,六城门,七近郊门,八远郊门,九关门。 ②烟尘生:发生战乱。 ③千乘句:西南行,指逃亡四川。《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不守,京师大骇。“甲午,将谋幸蜀。……乙未,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多从之不及。”《资治通鉴·唐纪》卷三十四:’杨国忠……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甲午,……上移仗北内,既夕,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外者,皆委之而去。”可知此次逃亡极为仓促匆忙,唐玄宗已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有带着杨贵妃逃跑了;当时,狼狈不堪,“六军扈从者,千人而已”。诗中“千乘万骑”乃夸饰之词,不足为信。

       这两句是说,富贵天子唐玄宗吓破了胆,带着贵妃和千骑之众,仓忙向四川逃跑。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马嵬坡①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②

       ①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即“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②不见句: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玉颜: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唐玄宗由蜀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葬杨妃处,曾派人置棺改葬。挖开土冢,尸已腐化,唯存所佩香囊。所以说,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上穷①碧落②下黄泉③?两处茫茫皆不见

       ①穷:穷尽、遍及。 ②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 ③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

       这两句写唐玄宗命方士从天上到地下苦苦寻觅贵妃,渺渺茫茫,遍寻无着。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殿萤飞思悄然①?孤灯挑尽②未成眠

       ①思悄然:孤寂悲凉之状。 ②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下,让它继续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

       这两句是说,夜晚的旧宫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萤火虫飞来飞去;灯草挑尽,夜已深沉,人还是不能安眠入睡。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况。

       六军①不发②无奈何?宛转③蛾眉④马前死

       ①六军:皇帝的警卫部队。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为六军。唐玄宗时,实际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以后才增左右神策军,合为六军。 ②不发:不肯前进。《资治通鉴》载:上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国忠走,追杀之。上杖履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③宛转:犹展转,凄楚缠绵态。 ④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往西离开都城才一百多里,六军不肯前进,真是无可奈何,杨贵妃在凄楚缠绵之中在马前被勒死。反映了“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

       风吹仙袂①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①袂:衣袖。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风吹来,衣袖随之飘起,有一种飘逸、洒脱、超尘脱俗的美,就好像当年在宫中跳霓裳羽衣舞时的优美舞姿。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形象生动,宛转动人,更加深化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大家帮忙找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又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各出己见,不袭前人。”?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光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征讨,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庭主动请求的结果,不存在胁迫问题。昭君入胡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师。婚后的第二年,呼韩邪即过世,按照胡人习惯,单于大阏氏之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国,汉成帝顾全大局敕令她学从胡俗,于是她又成为继任单于的阏氏。其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十年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争位斗争中牺牲,卜须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到汉宫入待太后,王莽失败后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于何年,则不得而知了。

       貂蝉

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传播,貂蝉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唐李长吉诗《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蝉的影子。到了现代,人们又把她炒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比《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低多少。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无貂蝉其人呢?

       按,貂蝉之名并不见于史鉴。《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 《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连董卓、吕布的覆亡也要貂蝉负责,头脑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

“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

       说得可谓痛快。?

       自今日视之“女人祸水”论固然冬烘可恶,“女人救国”论亦不足为训。故貂蝉的结局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罗贯中固然把貂蝉写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后他与吕布“夫唱妇随”,就变得平庸起来,下邳鏖兵她与严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吕布的后腿,前后判若两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hú),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发开来的。?

       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入了酝酿、发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人祸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其实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见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5,7喜〖KG-*3否5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对西施故事的再创作,杂剧传奇最为充分。元代,关汉卿有《姑苏台范蠡进西施》,赵明远有《陶朱公范蠡归湖》,可惜今天我们只能从《录鬼簿》中看到这两出剧目,其内容,也只好根据剧目及有关评介来推测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当推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充分地占有了有关吴越争霸与西施故事的种种资料,细加区别整合,编织成了一部45出的戏剧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贯串了吴越两国的兴亡历史,因为西施和范蠡初次见面时以一缕浣纱作为定情之物,故剧名《浣纱记》。与前人不同的是,该传奇将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爱情服从爱国,开始是牺牲割爱,最后在爱国主义的实现中使个人爱情也得到了实现。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说:“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范蠡又劝她:“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故《浣纱记》看似爱情故事,实则以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浣纱记》之后,出了本《倒纱记》,结尾写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骂他背离海誓山盟,而范则反唇相讥,要她对吴王屠戮功臣、荒*无度和国破家亡负责。这样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视之,有点无聊了。?

       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发烫的题材,通过影视传媒接受启蒙的年青一代,满头满脑子的杨妃、慈禧和武则天的故事。杨、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变过程以及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认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白香山《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时,玉环岁,唐玄宗已经56岁。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腐败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发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杨国忠。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腐败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一直到七年之后,玄宗的孙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方基本平息。唐帝国一落千丈,它使经历过往日辉煌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不禁感慨嘘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因为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动人。没有体验过沧桑感的年青人对这首诗是无动于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后做了太上皇成了历史的弃儿,重返长安后他更成了“多余的人”,何况这位风流天子毕竟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所以她与杨贵妃的悲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至少,在人们议论和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后,他和杨妃的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距离最近而又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们对玄宗“倾城倾国”既有批评,更多的是同情和歌咏。“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凄惋缠绵,一唱三叹,读来令人动容。临邛方土“为感君王展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终于引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故事,成了爱情主题的一般歌咏。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开始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中唐以来,李杨故事一直是热门题材。唐人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宋人的《杨太真外传》,对这一故事不断地予以渲染。至迟在宋、金时代,这一事故开始搬上了舞台。元杂剧的名家都写过明皇太真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在《长生殿》中,李、杨完成了他们角色转换,作者在歌咏这一旖旎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中国。有一种传说是杨妃当年并没有死,她被偷天换日地保护了下来,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得终其天年。“忽闻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来,人们不都是把那蓬莱、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处,当作神仙的乐园吗?在日本,有杨妃像、杨妃墓、杨妃庙塔多处。在受盛唐文化哺育过的日本国民的心目中,杨妃身上散射着那一文化的神圣光环,而杨妃故事实质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

形容美女的字文言文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五、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冉冉狐生竹.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风猋>。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扬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瞰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明月皎夜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关于四大美女

       1. 古文形容美女的句子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硕人》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曹植《洛神赋》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粉香处弱态伶仃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 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 额鹅黄.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 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 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 美也!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 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浣纱石上女》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红楼梦》“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杜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2. 用来形容女子的文言文

        形容美女的诗句. 1.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杜甫《佳人》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出自李延年诗.衍生出一个很著名的形容美女的词语——倾城倾国 3.“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形容恰到好处,不能稍做变化,否则就不够完美.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第六十八回) 周代《诗经.桃夭》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已将桃花作为女子的象征; 唐代李白《长相思》中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应是最早以直白的手法将花与美人相提并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杨贵妃)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同上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同上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林黛玉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3. 求形容美女的古文段落诗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出之曹植《洛神赋 》

        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 *** 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

4. 求形容女子有才华的古文RT

        专门形容 古代才华 女子 的文章尚未找到 只言片语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李清照“大河,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

5. 古文中,用一个字来形容女子美好的字是什么字

        形容女子美好的字有:

        1)妍yán:一般解释为美丽,百花争妍。

        2)妩 [wǔ]:指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3)妠[nà]:娶;[nàn]古女子人名用字。

        4)婑 [wǒ]:美好。

        5)婐wǒ娇媚柔美。

        6)媠[duò],同”惰“;[tuó],美好。

        形容女子美好的词有:

        蕙质兰心 冰雪聪明 花容月貌 八面玲珑 玉骨冰肌 亭亭玉立 聪明伶俐 才貌双全 光鲜艳丽 娴淑典雅 钟灵毓秀 亭亭玉立 温柔善良 摩登女郎 温柔贤惠 眉目如画, 花容月貌, 貌美如花, 如花似玉, 玉洁冰清 冰雪聪明 明艳动人 人见人爱, 倾国倾城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人间尤物 出尘脱俗吹弹即破 白璧无瑕 美艳绝伦 楚楚可人 人淡如菊 娇艳如花 至真至纯 尽善尽美 美若天仙 温文尔雅 品貌端庄 丽质天成 窈窕淑女 天姿绝色 国色天香 风姿绰约 风华绝代 语笑嫣然 含苞待放 娇艳欲滴 玲珑剔透 人间极品 笑靥如花、巧笑嫣然 笑若沛然 卓而不凡 冰肌玉骨 齿白唇红 愁眉啼妆 出水芙蓉 绰约多姿 淡妆浓抹 二八佳人 端庄贤淑 不温不火 乐于助人 小家碧玉 国色天香 国色天姿 花容月貌 环肥燕瘦 娇小玲珑 绝代佳人 梨花带雨 林下风气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美如冠玉 靡颜腻理 明眸皓齿 千娇百媚 倾城倾国 螓首蛾眉 如花似玉 双瞳剪水 我见犹怜 仙姿佚貌 小家碧玉 秀外惠中 夭桃秾李 一表非凡 一表人才 一笑千金 仪态万方 月里嫦娥 稚齿婑媠 朱唇皓齿一 笑倾城 一笑百媚 春山如笑

6. 求描写女子美貌的文字(最好是古文,白话文也可以)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那女孩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清雅灵秀的光芒。——出自《寻梦三千年》

        鬓珠作衬,乃具双目如星复作月,脂窗粉塌能鉴人。略有妖意,未见媚态,妩然一段风姿,谈笑间,唯少世间礼态。断绝代风华无处觅,唯纤风投影落如尘。眉心天生携来的花痣,傲似冬寒的独梅。——出自《汝为红颜倾天下:懒回眸》

        只见她一张鹅蛋粉脸,长方形大眼睛顾盼有神,粉面红唇,身量亦十分娇小,上身一件玫瑰紫缎子水红锦袄,绣了繁密的花纹,衣襟上皆镶真珠翠领,外罩金边琵琶襟外袄,系一条粉霞锦绶藕丝缎裙,整个人恰如一枝笑迎春风的艳艳碧桃,十分娇艳。迎春髻上一支金丝八宝攒珠钗闪耀夺目,另点缀珠翠无数,一团珠光宝气。——出自《后宫:甄缳(那字打不出)传》

        凤非离

        那是一张狂狷中带着艳丽的脸,修眉斜飞入鬓,一双尾角上挑的凤眼波光流转,妖魅带笑,看起来真是风情万种,修长的手指正优雅无比地拨弄着宫棣的额发,嗔道:“你看你,没我照应,竟瘦小成这个样子。”

        也不知朱宫棣用了什么方法,本该肿肿的眼睛竟给他调理的相当正常,穿着全套华美的皇子服饰,站在大红描金的长毯上,手捧圣旨文雅笑着的样子,倒也真是漂亮。

        这一次凤非离倒是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他,礼节周到地请他住到了凤阳王宫,并设晚宴为他接风洗尘。

        两年不见,凤非离没什么变化,仍是秀发丽容,妖魅惑人,看他斜依软榻,手执水晶杯浅浅媚笑的样子,怎么也不象是一手掌握大明最富庶土地的藩王。

        可是……永远美丽永远迷人永远潇洒永远神秘永远令人捉摸不透的凤非离,怎么可以红着鼻子泪眼朦胧哑着嗓子打着喷嚏出现在京都呢?

        尤其病中的凤非离,发丝微乱,玉颊潮红,一双凤眼水淋淋的,说不出的妩媚动人

        酣畅一觉后的凤非离,神采奕奕地梳洗好,穿上绣工精美的长摆王袍,简直美艳不可方物

        房门轻轻一响,绝代风华的邺州之主手里抱一个长长的软枕,迈着轻柔的脚步走进来,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将宫棣向里面一推,爬上了床。

        “我才是最爱你的,我不仅要到你的美梦里去,我更要到你的噩梦里,以后不管你梦到多可怕的事情,一定要向自己身边看看,你会看见我站在那里,和你站在一起。”

        射雕英雄传》

        黄蓉: 忽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7. 求古文中描写美女的句子、诗、词之类的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硕人》(选自《诗经》):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 *** 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其中“螓首娥眉”就是描写女子美眉的妙句。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摸总相宜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对凤姐的描述: 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载,眉如笔画,眼如桃瓣,晴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8. 求一些描写美女的古诗或文言文

        描写美女的作品,我认为有两个,是后人无法出其右的。

        一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一是曹植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衤农〕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一为抽象描写,一为具象的描绘,似此华章妙笔,余人皆瞪乎其后矣! 还有一篇也不错 美 女 篇 曹 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P>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又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各出己见,不袭前人。”?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光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征讨,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庭主动请求的结果,不存在胁迫问题。昭君入胡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师。婚后的第二年,呼韩邪即过世,按照胡人习惯,单于大阏氏之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国,汉成帝顾全大局敕令她学从胡俗,于是她又成为继任单于的阏氏。其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十年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争位斗争中牺牲,卜须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到汉宫入待太后,王莽失败后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于何年,则不得而知了。

       貂蝉

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传播,貂蝉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唐李长吉诗《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蝉的影子。到了现代,人们又把她炒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比《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低多少。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无貂蝉其人呢?

       按,貂蝉之名并不见于史鉴。《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 《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连董卓、吕布的覆亡也要貂蝉负责,头脑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

“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

       说得可谓痛快。?

       自今日视之“女人祸水”论固然冬烘可恶,“女人救国”论亦不足为训。故貂蝉的结局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罗贯中固然把貂蝉写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后他与吕布“夫唱妇随”,就变得平庸起来,下邳鏖兵她与严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吕布的后腿,前后判若两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hú),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发开来的。?

       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入了酝酿、发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人祸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其实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见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5,7喜〖KG-*3否5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对西施故事的再创作,杂剧传奇最为充分。元代,关汉卿有《姑苏台范蠡进西施》,赵明远有《陶朱公范蠡归湖》,可惜今天我们只能从《录鬼簿》中看到这两出剧目,其内容,也只好根据剧目及有关评介来推测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当推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充分地占有了有关吴越争霸与西施故事的种种资料,细加区别整合,编织成了一部45出的戏剧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贯串了吴越两国的兴亡历史,因为西施和范蠡初次见面时以一缕浣纱作为定情之物,故剧名《浣纱记》。与前人不同的是,该传奇将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爱情服从爱国,开始是牺牲割爱,最后在爱国主义的实现中使个人爱情也得到了实现。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说:“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范蠡又劝她:“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故《浣纱记》看似爱情故事,实则以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浣纱记》之后,出了本《倒纱记》,结尾写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骂他背离海誓山盟,而范则反唇相讥,要她对吴王屠戮功臣、荒*无度和国破家亡负责。这样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视之,有点无聊了。?

       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发烫的题材,通过影视传媒接受启蒙的年青一代,满头满脑子的杨妃、慈禧和武则天的故事。杨、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变过程以及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认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白香山《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时,玉环岁,唐玄宗已经56岁。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腐败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发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杨国忠。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腐败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一直到七年之后,玄宗的孙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方基本平息。唐帝国一落千丈,它使经历过往日辉煌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不禁感慨嘘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因为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动人。没有体验过沧桑感的年青人对这首诗是无动于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后做了太上皇成了历史的弃儿,重返长安后他更成了“多余的人”,何况这位风流天子毕竟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所以她与杨贵妃的悲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至少,在人们议论和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后,他和杨妃的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距离最近而又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们对玄宗“倾城倾国”既有批评,更多的是同情和歌咏。“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凄惋缠绵,一唱三叹,读来令人动容。临邛方土“为感君王展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终于引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故事,成了爱情主题的一般歌咏。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开始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中唐以来,李杨故事一直是热门题材。唐人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宋人的《杨太真外传》,对这一故事不断地予以渲染。至迟在宋、金时代,这一事故开始搬上了舞台。元杂剧的名家都写过明皇太真故事。比较著名的有: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在《长生殿》中,李、杨完成了他们角色转换,作者在歌咏这一旖旎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中国。有一种传说是杨妃当年并没有死,她被偷天换日地保护了下来,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得终其天年。“忽闻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来,人们不都是把那蓬莱、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处,当作神仙的乐园吗?在日本,有杨妃像、杨妃墓、杨妃庙塔多处。在受盛唐文化哺育过的日本国民的心目中,杨妃身上散射着那一文化的神圣光环,而杨妃故事实质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ca>

       好了,今天关于“《侍婢承欢》”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侍婢承欢》”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