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古诗古朗月行教案_古诗古朗月行教案幼儿园小班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古诗古朗月行教案_古诗古朗月行教案幼儿园小班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1.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

古诗古朗月行教案_古诗古朗月行教案幼儿园小班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2.古朗月行全诗的诗意

3.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4.古诗文教学实录

5.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静夜思》

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古诗古朗月行教案_古诗古朗月行教案幼儿园小班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编写教案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提前做好准备,从而保证在课堂上稳定发挥,教书育人。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月亮湾。

        出示生字卡片:湾wan,前鼻音,韵母是an,不是ang。

        “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

        2.齐读课题:月亮湾。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读词,指导读出感受。

        月牙一样的小河缓缓的流着清清的河水。

        灿烂的朝霞绿油油的麦田欢快的笑声。

        2.学习伙伴互读课文。

        三、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推荐朗读好的同学与老师比赛读。

        2、觉得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3、说说你发现的最美的地方?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⑴“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体会一群群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开心的样子。

        ⑵“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理解河水的清,想象“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的样子。

        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样子,再读读句子说说课文中什么像灿烂的朝霞。想象河边的朝霞是什么样子。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⑷月亮湾真美呀!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板书:

        村子前面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村子后面山坡茶树采茶姑娘。

        5、依照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把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在头脑中过**。

四、说一说,感情升华

        1、说一说:根据板书的提示把月亮湾介绍给大家,可以讲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老师要邀请同学当小导游,愿意吗?要想当好一名好导游,必须认真准备。

        2、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

        3、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当小导游。

        5、参观完了,中外游客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生共同评议。

        五、识字

        “我说你猜”来识字

篇二: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3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2、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2、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李白的古诗?

        3、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呢?

        4、老师今天带来两首古诗,请大家大的读出来。(出示ppt)《赠汪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古诗,有助于同学们记忆古诗。

二、学习古诗,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

        1、诗人李白写过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出示ppt)下面请同学来读课题。

        2、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赠的拼音,我们也把拼音写上,zèng,后鼻音。还有生字“汪”

        的拼音。

        师:(ppt介绍)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自由的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3、理解诗句。

        师:(ppt出示李白)这是谁坐在船上?诗人李白将要做什么呢?是谁来送他?

        师:汪伦怎样来呢?请同学们读以下诗句。(pp: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李白将要走了,汪伦怎样呢?

        师:他怎样来送别,从哪个字可以中可以看到李白不知道他来的。

        师:从“忽”字中可以看出他没有告诉他白,他怎样来呢?

        师:解释踏歌。(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老师想请我们班会跳舞的同学出来表演,李白要走了,你用什么方法来李白。

        生出来表演。

        师:她们踏着歌声来送李白,这时李白的心理会想到什么?(ppt)

        师:那他当时的心理想什么?假如我是李白,我心理很感动,汪伦踏着歌跳着舞来了。

        师:这时李白想到了什么呢?(ppt示)

        师:此时此刻李白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水深情更深。

        师:请同学们再带着李白对汪伦的情深再读这句诗。

        师:同学们自由拼读黑板上的生字。

        师:下面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古诗,自由读古诗。

        师:请一小老师上来示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下面我们学着小老师同桌互读。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下面老师带来了《赠汪伦》的古诗新唱,会唱的跟着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三、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师:刚刚听到我们班的同学动听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先来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师:在课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汪”字,下面一起来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师:我们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2、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3、师生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采用了自主写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背诵复习巩固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会了这首古诗,现在有谁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吗

        2、生背古诗

        3、我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学习的三首古诗吗?

        4、一起背古诗。

        5、巩固练习。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汪伦的古诗,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总结拓展

        1、师: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师:假如你的朋友要远行,你们也可以把其中一句诗送给你的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可以延伸学习积累,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篇三: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篇四: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及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3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绿线内只识不写的五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投影放大图,观察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它正往哪里走?

        3、板书课题:23夕阳真美读题。

        4、小结图意,解题。

        5、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该大家听。)

        5、逐个相机评价

        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蓝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形式地复习生字和词语。

        2、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哪一自然段你认为写的最美?(交流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后齐读第一句话。

        (3)学习第二句

        自由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三句

        生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是多么的壮观)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这一句。

        (5)小结并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所描绘的语言用自己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来。

        (4)齐读课文三、四两段,再一起评一评图画作品,看谁画得符合课文的描述。

        (5)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

        (6)指导背诵

        座位上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多美的夕阳啊,爷爷满面红光的望着奶奶说,生接读——夕阳真美啊!

        2、自读课文,有什么不懂的提出?

        3、指导朗读好。(读出爷爷奶奶的愉快心情)

三、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练习背诵,先引背,分段背,再有感情地背,比赛背,从而达到成诵。

        四、学习生字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篇五: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古朗月行全诗的诗意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2.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将近四年,再说我们的校园是温州市最美的学校了,老师也清楚同学们特别喜欢自己的校园,而且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附文交流,或者就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 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语文教案 篇4

A.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C.过程: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亮点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变乎色”应是“愠怒之色”。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练习4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拼拼读读,再连线,并进行句式训练。

        3、写好3个铅笔字。

一、按笔顺写字。

        1、导入: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 牛 虫 采 蚂 蚁 集

        贝 风 沙 浪 晚 渔

        厅 车 交 阴 林 泉 道

        我的十分钟

        ▲小声自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多读两遍。

        ▲小老师带读,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小组比赛读。

        2、写笔顺

        ▲小组内检查笔顺掌握情况。

        ▲指导容易出错的笔顺:

        采 集 晚 车 阴 泉 道

        ▲把书翻到106页,按笔顺描红。

二、学习字词句。

        1、拼拼读读

        [出示] 水果卡片:苹果、香蕉、柿子、橘子、葡萄、哈蜜瓜

        △你们认识这几种水果吗?

        [出示] 字词卡片:苹果、香蕉、柿子、橘子、葡萄、哈蜜瓜(加拼音)

        ▲指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词。

        ▲齐读。

        2、连线。

        3、句式训练。

        △你喜欢吃哪些水果?

        [出示] 我喜欢吃的水果有 ,有 ,有 ,还有 。

        自主练习

        △能不能把你喜欢吃的水果名称填到这些横线上去,然后再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说,师指导。

        ▲小组内说一说。

三、学写铅笔字。

        [出示] 用 向 南(写在田字格黑板中)

        ▲认读。

        △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从外向内)

        ▲指导三个字的笔顺。

        ▲师范写,学生完成书上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图画,拼读词卡,填写卡片。

        2、熟记4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古朗月行》的前两句。

        3、口语交际:传话游戏。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说准确。

一、综合性学习。

        1、课内学习。

        每四人小组拿出一套动物卡片和相应的拼音卡片,本小组的学生互相之间认认、填填。

        [出示] 动物卡片和拼音卡片:

        ▲请四人小组上台完成练习,其他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2、课外延伸。

        每位学生拿出课前家长帮忙做的几张动物的拼音卡片,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抽读。

二、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出示] 红日东升 秋高气爽 窗明几净 书声琅琅(加拼音)

        ▲认读,指导字音:升、声(sheng) 明(ing)、净(ing)

        ▲师大体说说词意

        ▲指导背诵。

        2、读背古诗。

        [出示] 古朗月行(节选)(拼音加诗文)

        ▲认读,指导读准后鼻音:行、镜、青。

        ▲介绍作者:李白:唐朝有名的大诗人,写了许多的诗,被人称为“诗仙”。《静夜思》就是李白写的。

        ▲数数有几句话,指导分句读。

        ▲师说说诗意: 这首诗是说作者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当做了百玉盘。又觉得月亮像一面瑶台镜,挂在了云朵上。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口语交际

        我的十分钟

        1.导入:

        今天,老师代小朋友做一个传话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谁的嘴巴灵。

        2.提出要求:

        在做传话游戏时,传话的人,要说得轻一点,但一定要说清楚;听话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楚。

        3.游戏活动:

        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把个人。老师先把传话的内容告诉每组第一个小朋友,然后依次向后传,最后由每组最后一个小朋友说出传话内容,说得完整准确的一组获胜。

        传话内容:星期二早上八点,胡老师带二年级小朋友去国防园看展览。

        ▲每组进行游戏。

        指导每组在每次游戏结束后要讨论总结,找出传得不正确的原因。

        多进行几次游戏,每次传话的内容不同。(可以让学生做老师来出题)

        板书设计:

        练习 4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古朗月行》诗意: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出处《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扩展资料

       1、《古朗月行》创作背景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2、《古朗月行》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即便传世“李白词”确实全部是伪作并不属于词体,李白仍然是词体发展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无法全面地说明词体的发展史。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

古诗文教学实录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1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2

        这几年,一直想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鉴于现在部编版教材对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重视,于是,很想在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后来,看了王君老师的《更美的语文课》,对群文教学充满了一种期待。虽然尝试着上了杜甫群诗教学,但那都是小打小闹,我想让群文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化,因此决定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单元教学为蓝本,打通课内与课外,接通单篇和整本,开启语文教学新探索。

        群文教学的关键是聚焦。很显然,在这个方面我才刚刚起步。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聚焦这一学习目标,我把这几篇现代文学习定位在了“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确定主题为“这样的表达很精彩”。上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朱自清先生《春》的语言表达之美,然后结合知识短文,让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接下来引导着他们在《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中进一步进行学习和体会,最后设计微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这样的定位不知道是不是太低了,聚焦的点是不是太浅了,我很疑惑,在群文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太多的学习与实践。

        《古代诗歌四首》所选的四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的诗歌,预习提示中要求“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我把聚焦放在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点上,教学中重点以课堂活动“我为景物代言”展开教学。在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时,我给了学生三个段落,固定格式,重点在于让学生用文字描绘诗中景物,并且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描绘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写作的过程,就是全体同学都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体会诗人感情的过程。这一活动的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预习提示中的学习要求。但是在第二课时的展示环节中,七年级的孩子倾听的能力还是不够,分享的同学很用心,但听课的孩子却心不在焉,这是感觉比较失败的地方。如何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说起来,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单元的教学,也许是刚开学事太多,对课文的研读根本不够深入,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也还欠扎实,希望以后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管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的路上,我终于迈开了脚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也终会走到头的。

        如何让聚焦更贴近语文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的核心学科知识,让学生真正在这样的课堂上扩大阅读量,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得到思维的发展,是我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就要风雨兼程,只为看到语文教学更多更美的好风景。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3

        11月11日至13日,这三天都在上《古代诗歌四首》。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较两种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点。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后反思:

        三节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还有在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早”体现在哪里时,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方面,学生还找出了“水面初平”“绿杨阴”,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涨起来了”来印证,后者则说早春时杨柳最早发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4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这样互动的局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这堂课中,我提倡的是返朴归真的阅读文本,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维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5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组古诗学习,小学诗歌学习与中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将这四首诗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2。感悟诗歌中寄予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品味意境,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课堂学习,从了解诗歌体裁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初读之后对四首诗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体诗和格律诗(绝句与律诗),元曲。

        学习《观沧海》时,从对曹操的认识切入,对背景做了补充。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强调难写易错字。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尝试疏通诗歌内容。

        学生知道了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从写景抒情角度明确。使学生读懂作者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点,同时对动静结合手法,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分析,最后明确作者的写作主旨。对曹操的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豪迈自信有所感知。同时,让学生明白诗歌从题材角度的分类。作业设置为,对文中所写画面进行描绘。

        这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到位。班上有几个孩子朗读能力不错,声音洪亮,咬字清晰。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存在问题,学生语文积淀及其薄弱。对古诗的基本常识几乎没有,连古诗的句数都不懂。曹操更是所知甚少,完全得依靠老师补充。听课时,对诗歌翻译很执着,而赏读的重点却不很在意。小学诗歌学习与初中诗歌学习,是两个概念。还得通过今后引导,让学生明白才好。

        第二课时,原本打算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天净沙秋思》。但由于第一课时作业问题太多,只好先处理作业问题再学新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习的重点确定为,通过情景交融手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感知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从复习《观沧海》的主旨导入,引导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什么样的'景,是因为要抒什么样的情。在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中,学生渐渐感觉到,这首诗与《观沧海》的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听到学生稚嫩的分析,心里有些安慰。

        在学生自我朗读的基础上,对五言诗与七言诗的朗读节奏进行指导。再次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女生齐读,男生点评,学生兴趣很高。

        随后的学习,也是从读懂诗意入手,再导入意象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最后,通过对“月亮”这个常常入诗的意象分析,引导学生读懂李白的浪漫。同时,进行拓展。作业设置为最后一句的赏析。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很积极。朗读诗歌,分析情感都能积极参与。但在拓展写月的诗歌时,没想到学生除了《静夜思》《古朗月行》之外,居然再也想不出其他诗歌。有些震惊,有些无奈,最终也就只有结合课后第五题对学生进行了拓展。语文学习,从点滴做起吧!

        第三课时,还剩两首诗,想着推进快一点,全都学了。结果,学校又要召开表彰大会,两个班的课都有影响。一个班估计能上三十分钟,一个班最后只上了二十多分钟。也就只好学了一首《天净沙秋思》。学习的重点确定为了解元曲基本常识,读懂诗人的羁旅情思。

        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比较熟悉,朗读时,重点指导最后一句的节奏。学生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划分,就是读不好,练习多次终于读好。随后,将元曲文体常识做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认识有了新的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将这首曲分为两层进行引导。第一层,着重引导学生从对景物特征的用词中,让学生感受到凄冷冷清的氛围。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以乐静写哀情的手法,也通过举例让学生有所体味。第二层,抓住“断肠人”三字,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作业是,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的文字。

        学习时,学生对于这首小令的兴趣较高。课堂参与表现的学生有所增多,有感情朗读,点评朗读,分析景物描写都有人积极主动表现。他们的语文积淀确实单薄,但有了这愿意学习的劲头,是不是,也可以稍稍有点期待?

        第四课时,学习《次北固山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读懂作者在诗歌中的丰富情思,会赏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从对近体诗的分类复习导入,诗歌的学习遵循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节奏;三读,读出内容;四读,读懂情感的学习过程。在赏读过程中,对作者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颔联用字,和颈联生动形象的自然理趣,重点进行指导。紧接着,拓展学过的充满理趣意味的诗歌。最后,从表达方式对整首诗进行了小结。作业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情绪饱满,听得我也是情绪高昂。一节课,师生关系和谐。当然,最后拓展有理趣的诗句时,又一次出现尴尬。不过,当我起头后,还是有人可以接出下句的。没关系,他们不会积累,我来教。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从修辞手法赏读诗句,完成情况较好。对于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画面不够形象,几乎都是诗句翻译。对名句赏读,缺乏方法,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仅在嘴上过了一遍,积累下的不多。

        四首诗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朗读,扣词赏句,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感。而且,通过对意象的解读中,品味诗意。同时,试图通过课堂赏读,作业落实的方法,让学生对于初中诗歌赏析有个基本概念。不过,学完四首诗总有些遗憾。似乎大脑还在初三总复习的题海沉浮,看见作品总是会不自觉解剖。这是个问题,必须转换思路才好。

        回看整个教学过程,四首诗用了四节课学习,按照教参指导,和教学进度来说,是失败的。不过,面对他们摸底考试平均分仅58分的底子来说,也只能这样慢慢来学习。也许,有一天,蜗牛说不定也可以吃上成熟的“葡萄”!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6

        这一段时间,在教学上都尽量地使用让学生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看法,然后老师由学生的看法生发开来,这样做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但对老师来说难度增加了不少,学校里像我这样教的老师不多,前次,我听了一节另外一个语文老师的课,他的课也有这样教学模式的痕迹,但我发现,他也不是很到位,这样的做难的地方是放开容易,收束起来难,因为每一节课都有课堂目标,而学生并不是按照老师的课堂目标进行提问。因此,老师在导方面难度不小。

        早上上《诗歌四首》,昨天晚上我想改变一下平常上诗歌的模式,打乱课文诗歌顺序,让学生说说看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最不喜欢哪一首诗歌,学生举手,发现,最喜欢的有《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得票最高,十四票,《次北固山下》得票9票,《观沧海》得票只有4票,然后我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发现,学生所谓的喜欢是一种弥散性的喜欢,他们也说不出喜欢的地方在哪里,而对于不喜欢似乎也说不出不喜欢的原因。

        不过,我从喜欢不喜欢的角度来讲解诗歌,学生倒是挺认真地听,在讲解过程中,有的我采用了想象的方法,比如,《天净沙。秋思》,我让学生构筑画面,然后其他学生来判断这个画面是否合理,比如有的学生想象,桥下有一个人在洗衣服,大家讨论这个洗衣服景象是不能入景,原因在于“洗衣服”和本曲的主题“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说,桥下还有流水,我问:“这流水是洪水还是涓涓细流?”学生就能说出不可能是洪水,具体的原因他们回答不出来,但是老师讲解了,洪水那种力度速度和《天净沙。秋思》忧郁哀婉凄恻的氛围是不合拍的。这些问题一讲学生马上能理解,这也会有益于学生的写作,主题气氛和材料的关系。

        讲到《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我采用了让学生猜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诗歌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具体什么时候,让他们找出证据来,学生们纷纷在诗歌里寻找证据,最后学生说出这是早春,有的学生从“水面初平”找出来证据,然后其他学生用其他的证据来印证,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学生感觉到,但还是说不正确,最后我分析总结说,“争暖树”指的是争暖和的向阳树,那么,说明从大范围来看,这个季节还是比较冷,否则的话不必去争这么一点的热量,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这样的天气比较常见,“谁家新燕啄春泥”更给了学生一个很明确的证据,学生很明白,燕子垒窝的具体的时间了。“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句证据也很明显,学生们讨论出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这个季节应该是早春,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句,证据不是很明显。从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写了早春特有的景致。

        《次北固山下》这一首诗,我主要是联系《天净沙。秋思》的主题来讲,学生也比较容易明白,还讲到现在我们为什么难以产生乡愁,学生对本诗的乡愁是有一定的明白,一年更替之际,又是披星戴月的赶路,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愁理解,所以接受也没多大的困难。

        《观沧海》一文主要是通过补充许多关于曹操的背景,学生对本诗壮阔宏大的意境和诗人一统四海的胸襟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本文的难度就降低了。关于《观沧海》的难点,我在教学之前预测还是比较准确,我料到了如果不了解曹操的背景,学生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负面的形象来理解《观沧海》是有思想上难以接受的,在我对曹操进行了重新解释,学生就爱屋及乌了。

        因此这次诗歌教学的地方比较成功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一点在本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因为这一学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所以,上得自以为比较成功的课的次数比以前要多了许多。

        失败的地方,是对诗歌的意境体会,对佳句的赏析,我觉得分析很不到位,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由于学生活动增多,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的阐述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导致老师对名句的赏析没能深入。

        二、备课时,对名句的赏析由于阅看了较多的资料,且没把这些赏析的材料融合,导致混乱。

        不过我和学生还是讨论了这些诗歌那些句子是名句,学生还是能很好的指出该是名句的句子,然后我要求学生务必把这些名句背诵下来,以备考试用。这样做,基本上也能应付考试的要求。

        最近一段时间多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慢慢地熟悉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收束起来难度也渐渐地降低,这还需要师生慢慢地适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静夜思》

        古诗文是我们语文必需学习的知识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对古诗文展开教学呢?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古诗文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学习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预习导学

一、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朝著名诗人。

二、背景

三、学生自学古诗,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

        1.北郭:这里指城墙以北.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4.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5.征:远行.6.浮云:漂浮的云.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落日:比喻朋友象下山的太阳一样挽留不住.9.自兹:从此

        10.萧萧:马的叫声.11.班马:离群的马.

四、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课堂研讨

        一、导入课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苦痛是每个人都曾经历的感情,发之于心而言之于外,就成了送别诗。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相知的朋友一旦分手,有可能终身不会再重逢,(唐)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因而离别在古人那里变得郑重而饱含深情,友谊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它就是李白的《送友人》。看一看同样是送别诗,李白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悲伤和凄婉。

        二、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三、师:我们以前在回忆诗歌学习时是分几个过程学习的?

        生:1.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弄懂诗词的字面意思。

        3.仔细品味全诗。(包括重点字的使用方法,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老师: 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学生自由读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一系列事物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有关这些事物的例子?

        学生1:“青山依旧在” 中的“青山”。学生2“青山独归远” 中的“青山”。

        学生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青山”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1:白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学生2:“抽刀断水水更流”中的“水”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学生3:老师我能举一个关于“落日”的例子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总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台湾女诗人白灵说:将心情跟自然的景象放在一块,让自己跟外在的事物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关系的时候,诗就在那里!

        四、李白除了这首送别诗,我们还学习过李白的哪些送别诗

        《渡荆门送别 》《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们的美好祝愿。这些诗中都表现的是一种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五、回顾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秋浦歌》《独坐敬亭山》《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六、李白诗风特点: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当堂检测

        一、填空题

        1.诗中的“郭”意思是指 外城

        2.“白水”的意思是 ?明净的水

        3.“为别”意思是 送别

        4.“孤蓬”是指 此诗中比喻远行的朋友。

        5.“萧萧”的意思是 ?马的嘶叫声。

        6. “浮云”在此指 ? 飘动的云.

        7.本诗的作者是 ? 唐 ? (朝代) 李白 ? (人名)。

        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2009(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湖 ?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静夜思》,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 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课伊始的猜谜导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摘星星”“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反复出现生字,让学生在识记生字中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设计意图:对古诗停顿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古诗韵律节奏的感受。通过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诗意进行理解,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渲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诵。让学生体会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设计意图:介绍李白另外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写字,所以写字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学生书写情况要及时反馈,教师应矫正不良写字习惯。

        

篇二

        教材与学情分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这首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挂图,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演示:出示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初读诗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3、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4、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5、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三、语境识字,熟读诗文

        1、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8、指导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是否读出了节奏。

        10、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

        (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语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观察描摹,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汇报。

        3、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

        (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游戏巩固,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齐读古诗。

        二、读读比比,激发兴趣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组内互评。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感悟诗文,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你有没有想念过爸爸妈妈或想过家?说说当时心里是怎样的?

        4、大诗人李白跟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下这首诗的,你能再来读读这首诗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背诵诗文,背背演演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五、观察临摹,指导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5、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六、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的积累。)

       

       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0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3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4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5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6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7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9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0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3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4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5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6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8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9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41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2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3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4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6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7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8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9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0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51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2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5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56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7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8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59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61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62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63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5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6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7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68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9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70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71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72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73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75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好了,今天关于“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古诗古朗月行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