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_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好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_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好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

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_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好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明什么道理

2.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

4.菩提本无树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_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明什么道理

       是禅宗悟空的一个偈颂。神秀大师作了一个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慧能就仿着也作了这个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就是觉,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面目,也就是众生的真心,那么相对来讲我们的意识心就是妄心(若明白了一心三藏,妄心当下就是真心)了。这个真心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佛性、自性等等。后面的明镜呢,我理解,也是指的我们的真心,是个比喻。再后面的本来,也是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前边已经说了。所以看这几句,就是悟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就是空,无形无相,我们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如梦幻泡影。就像做梦,梦中的一切是虚幻,是空,也就是这个真心妄想出来的,真心就是这个空。但是呢,这个空,这个真心虽然无形无相,又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这个空是灵明不昧的,因为这个空能现出宇宙中的一切啊。其实来讲,这个偈颂就是悟空,强调这个空的,所以就没有树,没有台,什么都没有,还谈什么惹尘埃呢?

        所以你看,这个偈颂是强调空,但是还没有对这个空的生动活泼来发挥,没有很认识,因为这个空能变现所有啊,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这个真心变现的,所以真心无形无相,又可以变现万法万相。后来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这个时候,六祖慧能才算明白这个心的妙了,以前只知道空,所以这个偈颂的悟境并不像大家传的那么神,拿来做口头禅,比不上六祖大悟后的认识,认识到这个空,也就是自性,这个自性不生不灭,但是能现出万法。六祖说生出万法,是别教境界,最究竟讲是现,圆教境界没有对待,有生就有对待了,有能生与所生,就不是一真法界。当然六祖后来的境界就更高,这两处是他在修证中的境界。若果修行人只对他做的那个偈颂来修,还是很有限的,不究竟的,搞不好可能偏空的,加上后面的就好理解了。

        更究竟来说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也就是自性,也就是这个空,还有个名字叫如来藏,我们用一心三藏来讲一讲宇宙万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真心无形无相,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空如来藏。真心变现的万法万相呢,就是不空如来藏,我们可以感觉这个世界不空。真心无形无相又能变现万法万相,这万法万相就是空如来藏变的,当下就是空如来藏,也就是说,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空如来藏,所以我们的真心又是空不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当下就是一个如来藏,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明白了一心三藏,就明白六祖惠能的偈颂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也明白万事万法是怎么回事了。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是: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出自唐代高僧惠能的《菩提偈》,作品原文如下:

       《菩提偈》

       作者:惠能 ?朝代:唐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对照: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扩展资料

       《菩提偈》赏析: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法,当看到启明星时而顿悟菩提本心。禅诗“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不是指树木的意思。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菩提本无树什么意思?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2、这句话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3、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4、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扩展资料:

       1、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

       2、在惠能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意思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出处: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

       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惠能大师菩提偈的其他三偈: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白话释义: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白话释义: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话释义: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好了,今天关于“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菩提本无树比喻感情”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