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卜算子苏轼_卜算子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卜算子苏轼_卜算子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卜算子苏轼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苏轼的卜算子的名句2.如何理解苏轼的《卜算

卜算子苏轼_卜算子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卜算子苏轼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苏轼的卜算子的名句

2.如何理解苏轼的《卜算子》?

3.苏轼寂寞沙洲冷全诗

4.苏轼 卜算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5.苏轼《卜算子》: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苏轼_卜算子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苏轼的卜算子的名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如何理解苏轼的《卜算子》?

       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寥寥数笔,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寂寞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一.词人自叹,谁见我寒夜难眠呢?恐怕只有“飘缈孤鸿”了;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

       在此,幽人与孤鸿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感得到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描写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身的一系列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地,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另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虽然有乌鹊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本词明写孤鸿,而暗喻自己,鸿人合一,这首词的境界,确如山谷道人-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生动传神。

苏轼寂寞沙洲冷全诗

       诗词的大体意思:寄居在黄州定慧院所作。词牌名卜算子。缺月挂在稀疏梧桐树上,沙漏断了,人们都已经开始入睡。时而还有个别人孤独来回行走,飘渺中有孤雁的身影。大雁被惊起来,它回过头看着,心里肯定有怨恨,可是没有人理解它。它在新的寒冷枝头寻找着,但不肯落下,沙州真寂寞,真冷啊!这首诗词描写了作者他乡寄居凄凉寂寞的心情。他把自己想象成孤独的雁,被迫离开原有栖息树枝,充满无人理解的愤恨。表达了他对自己贬摘的不满,希望从新回到原有熟悉工作地方的想法。

苏轼 卜算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苏轼的作品寂寞沙洲冷全诗为: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创作背景: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无视流俗的心境。

       赏析: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断”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苏轼《卜算子》: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题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咏孤雁,寄托自己的情思。特点是人和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下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主要写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容易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刚直不阿的个性。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走出庭院,来到树下。树是梧桐树,枝干笔直,枝丫稀疏。二月了,树还没有叶的消息,却并令人不惊讶。

        树没有叶的消息,这在春天,江南的春天,是奇怪的。

        但对于它,梧桐,却并不奇怪。

        它高而直,每条枝干都直指云天,所以总是最先得到风的消息。夏末秋刚至,它嗅得风中寒意,便由绿转黄,一阵雨来,湿嗒嗒地飘些叶片下来。其他的树依然绿得木然。冬去春刚来,它嗅得风中暖意,却深知春寒料峭,寒风从不主动退出,于是就静默,伫立一旁,等待。其他树则喜露鹅黄。

        据说凤凰最爱此树,因其高直俊美。却至今无人见过凤凰,它只是传说。

        站在树下,抬头。

        天黑蓝,星稍许,月一钩。月挂疏桐是一景,寂静中微带落寞。落寞由何而来需要人想象,树如此,人亦如此。

        来到定慧院已有些日子了。最初的冬天不太冷,雪落沙洲,化起来也挺快。对着荒野古院,还有东去大江,觉得宁静,前所未有的宁静。

        世人非树,总有太多表情。表情喧嚣而来,常常堆叠得人无从呼吸,又如巨石碎人脊骨。而自己偏生傲骨一副,可断而不可弯。于是,便如风中叶,卷至这旷野,庭院,古树,缺月。

        也好。

        因为此处,只一个表情:平静。平静因为简单,简单会让人安定,安定而至入定。

        扑楞楞一声。抬眼。一只大雁飞起。这春初时分,当是雁群归南,而这,必是失群离居的孤雁。

        你,欲往何处去?

        它毫不理会,只兀自飞高。梧桐枝如黑色手指,无论哪一根,均可托住它的身影。它转圈,盘桓,最终向月而去。

        飞蛾向光,不惜焚毁自己,飞雁也向光吗?

        不禁凄然。

        期待有一个水草丰茂的水边沙洲供它憩息,哪怕只是一个夜晚。如我,在这寂寞庭院作人生的停顿。

        风起。微冷。

       好了,今天关于“卜算子苏轼”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卜算子苏轼”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