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_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拼音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_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拼音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1.文言文随意2.声情并茂读古文——《与

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_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拼音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文言文随意

2.声情并茂读古文——《与朱元思书》朗读指导

3.与朱元思书怎么背得快

4.我们语文初二期中考试,要考课外课内两篇文言文,课内文言文是《送东阳马生序》或者《与朱元思书》,有没

5.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_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拼音

文言文随意

       1. 急需:8篇文言文及其翻译 随意8篇但不要太长的

        1.陆游筑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 ***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2.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董遇传》译文: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3.智永与“退笔冢”原文: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选自《书断》译文: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4. 张溥与“七录斋”原文:(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 张溥列传》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

        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

        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5.晋平公炳烛而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6.高凤专心致志原文: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乃省。--选自李贽《初潭集》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流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7.为人大须学问原文:(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

2. 任意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任意西东,西东即东西,指方向上向东、向西,语法上是名词做状语,语意上一般是泛指,或东或西,随意飘荡,方向不定。

        任意西东,即任意东西:随意地向东或向西,顺其自然地时而向西,时而向东。 如《与朱元思书》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意即:(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附文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3. 任意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任意西东,西东即东西,指方向上向东、向西,语法上是名词做状语,语意上一般是泛指,或东或西,随意飘荡,方向不定。

        任意西东,即任意东西:随意地向东或向西,顺其自然地时而向西,时而向东。

        如《与朱元思书》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意即:(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附文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 你们知道一个随便的文言文的文章

        劝学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声情并茂读古文——《与朱元思书》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课文朗读)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活动)

        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二》,来自网!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此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与朱元思书怎么背得快

       每次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都会在心里偷偷地羡慕寿镜吾先生。他读起书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读到入神的时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样的镜头在如今的语文课上难得一见了,读书的快乐也少了许多。 《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尺牍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吴均在书信中以简约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表达了对自然风景的赞美之情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了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文章句式骈散结合,文笔洗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怎样才能声情并茂地读好这篇文章呢?我进行了如下朗读教学尝试,请各位老师指正。

        读出广度。文章起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视野开阔,一览无遗。朗诵时,眼神随着语速缓慢移动,边环视边仰视,想象着看天望山的情境,延长每个字的时值,读作:“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读出长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一句寥寥十个字,写了一百多里水路。朗读时重读“一百”并适当延长时值,令人想象出江水之长。

        读出深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两句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朗诵时略作俯视状,延长、重读“千—丈—”,强调夸张手法,然后定目细视,轻缓地读出“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表现出惊异喜悦之情,仿佛真的看到了“千丈”之下的鱼儿和石头,深度于是就读出来了。

        读出高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描绘了江岸巍峨的高山及茂密的树木。读出“夹岸”两个字的同时,眼神由俯视转换为极目仰视,延长、重读“高—山—”以强调高度,轻声缓读“寒—树”以表现阴森之感,从“负势竞上”开始,语速渐读渐快,语气渐读渐强,眼神渐读渐高,延长、重读“直—指—”,特别是要用力读出“指”字上声转折的语调以表现出望到了最高之处,略微停顿换气后以最强音读“千—百—”两字,接着舒缓语速语气读“成—峰—”,惊羡之情淋漓尽致。

        读出速度。这里的速度不单指朗诵的语速,更侧重指文中写到的三种速度,“从流飘荡”有船行速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江水流速,“泉水激石”有泉水流速。如何用恰当的朗诵表现出这三种不同的速度呢?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时,不妨想象自己已穿越时空,幻化为文人吴均,独立舟头,以潇洒舒放的语气吟哦出顺流而下的自由陶醉之感;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应以较快的语速、较强的语气读出江涛急促迅猛之感,重读“箭”、“奔”二字;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要用缓慢的语速、轻柔的语气并适当延长每个字的时值,读出细流的轻快之感。

        读出响度。吴均笔下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音,如:泉水声、鸟鸣声、蝉声、猿声。这些声音音色不同、响度不同,朗诵起来自然应有所区别,否则怎么能读出“奇山异水”的意境呢?读好这四种声音,先要联系生活感受,揣摩准不同的音色特征,为朗诵做好心理准备。诵读时要重点读好描摹声音的词语。泉水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这两个拟声叠词一定要咬字清晰,发音清越,语气婉转,读出叮咚、悦耳之感;蝉声是“千转不穷”,猿声是“百叫无绝”,为了读出前后的对比反差效果,应重读“千转”、“百叫”,表现出连续不断的刺耳之感。

        读出气度。诵读时,宜心静神凝,抛却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文字,仿佛天地之间只有富春江的山水与我共处。我亦非本我,而是幻化为吴均,独立舟头,随波逐流,醉心山水,其乐何极。

        综上所述,要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先须情感积于内,即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文章意境,做到朗诵者与文章融为一体。然后把情感以声音、眼神、表情、动作等形式发之于外,从声音角度说就是要读得抑扬顿挫,主要是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至于眼神、表情、动作等则须与文章内容巧妙吻合,与声音自然衔接。情感为神,其他为形,形神兼备。

        (刊发于《语文建设》2011年第5期,有改动)

我们语文初二期中考试,要考课外课内两篇文言文,课内文言文是《送东阳马生序》或者《与朱元思书》,有没

       先一段一段的背,在把每一段连起来。背诵文言文没有什么诀窍,主要就是理解背诵即先理解文章的意思再背诵。因为文言文都有相对应的白话文的意思,白话文在生活中每日使用自然会比文言文记忆起来更加轻松,简单。并且如果在之前有过对文言文的整理的话,一些实词或虚词的用法有很多是相通的。而且,最佳记忆也是有时间段的,一般人是在早上的记忆最好。所以可以早上起床后先看看,读读与朱元思书。晚上睡觉前也必须要看,以巩固记忆。我个人观点认为在MP3上下载下需要背诵的文章,没事儿的时候听也会对记忆也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必须要把原来已经背过的段落每天复习巩固。如果以上方法还是背不过的话,我个人的秘籍方法是把文言文变成一首歌,当做流行歌天天唱,自然就被过啦!或者是把它想象成一幅画,背诵的时候闭上眼,诗随画走,情景交融。但是使用这两种方法必须要随时巩固默写,以防提笔忘字。我能说的和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早日背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

       答案: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答: 。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1.⑴热水⑵通“披” ⑶因为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约 4.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答案: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C(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找到这些,你可以参考一下。)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是我带来的与朱元思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见(xiàn)日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 ,感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讨论、交流)。

        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

        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

        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

        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九、欣赏(多媒体)

        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好了,今天关于“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与朱元思书原文朗读”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