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秋风引的诗意_秋风引的诗意和解释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秋风引的诗意_秋风引的诗意和解释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秋风引的诗意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1.寻求诗词!!2.典故:洛阳秋风3.

秋风引的诗意_秋风引的诗意和解释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秋风引的诗意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寻求诗词!!

2.典故:洛阳秋风

3.关于秋落叶的诗句古诗词(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秋风引的诗意_秋风引的诗意和解释

寻求诗词!!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意: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幽人:隐居之人,指丘丹。

       此是作者的想象,诗人设想丘丹也因秋兴而未能成眠,以实带虚,写出了彼此心意交融,感情默契。

       《秋月》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一首七言绝句,细品之后,你会发现,无一处写月的诗行,竟处处浸染着月色。

       请看,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瓦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宛若桂林山水般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叹到山之碧,寄情于空水之澄鲜?

       往下看吧。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尾句,“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景,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说,这“白云”的任意浮游,“红叶”的飘逸自得,不正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写照吗?从实景的角度看,在夜中居然能看到云之洁白,枫叶之红艳,也足见月色是何等明亮!

       想一想,有郁郁葱葱的青山,有清澈的小溪叮咚叮咚地流淌,或者还能听到几声轻脆的鸟鸣,路旁有红艳的枫叶,天上有洁白的云朵,漫步在一条铺着鹅卵石的路上,还有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在身上,多美的感受。

       全篇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写景抒情朴素自然,称得上司空图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过,想起当年程颢在我们南安拜周敦颐之师,求学也有一段时间,竟没留下半篇美文佳作,只空得宋理宗为当时南安的“周程书院”亲赐“道源书院”匾额。此为后话,不提。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刘彻(前156-前87),西汉中期的皇帝,谥号为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能诗善赋,今流传《悼李夫人赋》。明人王世贞以为,其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艺苑卮盐》)其他存留的诗作,《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也“壮丽鸿奇”(徐祯卿《谈艺录》),为诗论家所推崇。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

       滕王 阁 序

       (唐)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上"户夂"下"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衤詹]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阁序-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后赤壁赋》译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典故:洛阳秋风

       1.秋天的诗(加诗意)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

2.十首关于秋风的古诗最好简单一点的

        1、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4、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7、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8、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9、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0、题郑所南兰

        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3.描写秋风的古诗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关于秋风的思乡诗句古诗

        念奴娇·秋风秋雨

        [作者] 程垓

        [全文] 秋风秋雨,正黄昏、供断一窗愁绝。带减衣宽谁念我,难忍重城离别。转枕褰帷,挑灯整被,总是相思切。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

        不是怨极愁浓,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料得新来魂梦里,不管飞来蝴蝶。排闷人间,寄愁天上,终有归时节。如今无奈,乱云依旧千叠。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5.关于秋风思乡的诗句古诗

        1、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2、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3、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4、唐代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5、唐代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6.十首关于秋风的古诗最好简单一点的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天的诗(加诗意)

        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秋波媚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

        漂:同“飘”,吹。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诗经·郑风·萚兮》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

8.谁能告我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带诗意和赏析的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于秋落叶的诗句古诗词(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唐?6?1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6?1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1.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扩展资料:

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4.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5.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

        ——司空曙6.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7.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8. 今朝君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五言《寄全椒山中道士》10.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11.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韩愈《落叶送陈羽》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15.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德绍《落叶(一作孔绍安诗)》16.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17.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1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1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 甫20.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21.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孔绍安《落叶》22.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落叶》23.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24. 雨打芭蕉云落叶,风吹杨柳花飞絮。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26.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2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29.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30.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齐己《落叶》31.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32.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王周《落叶》33.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34. 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

        35. 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3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7.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38.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齐己《闻落叶》39.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40.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41.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3.关于秋天,落叶的古诗

        落叶作者:修睦 原文: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落叶作者:孔绍安 原文: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送陈羽作者:韩愈 原文: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三五七言 / 秋风词作者:李白 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望采纳,谢谢。

4.关于秋天落叶的优美古诗词有哪些

        1、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落叶》 唐代:孔绍安 释义: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2、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代:欧阳修 释义: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唐代:杜甫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4、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长信怨》 唐代:王昌龄 释义: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风》 唐代:李峤 释义: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 唐代:贾岛 释义: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两汉:刘彻 释义: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先秦:屈原 释义: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代:杜牧 释义: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5.有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落叶 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 司空曙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

        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落叶 王建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落叶送陈羽 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落叶(一作孔绍安诗) 孔德绍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王周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闻落叶 齐己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

        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

        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落叶 齐己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落叶 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和盛集陶落叶 钱谦益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落叶 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一叶落 白居易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6.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关于秋天,落叶的古诗

        落叶

        作者:修睦

        原文: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落叶

        作者:孔绍安

        原文: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送陈羽

        作者:韩愈

        原文: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望采纳,谢谢

8.形容秋天落叶的古诗词

        形容秋天落叶的古诗词: 登高作者:杜甫 (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宋·秦观《木兰花》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虞美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9.关于秋天的落叶的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诚城闭。

        ——范仲俺《渔家傲·秋思》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辛弃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杜枚《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石竿斜。 ——李峤《风》 湖光秋月两相加,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好了,今天关于“秋风引的诗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秋风引的诗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